![]() | 杨国会 (做回报国家反哺社会的民营企业家) 作为70后的企业掌舵人,杨国会放弃高薪返乡创业,历经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短短数年,其一手打造的泰安悦美客食品有限公司就实现了年销售额近亿元,让500多名乡亲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。 |
企业逐步壮大,杨国会饮水思源、不忘社会。几年来,他积极投身家乡慈善事业,热心帮助公司职工、贫困家庭、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。如今,他是县人大代表、 “创业优秀人才”,更是公益事业的带头人。
拒绝安逸,做奋进新时代的创业者
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蒋集镇西才村的杨国会,1999年大学毕业后入职山东六和集团,凭着一股拼劲儿,从一名普通职工一步步升到高层管理人员,成为国内速冻调理品肉制品行业的佼佼者。2007年,杨国会被山东亚太中慧集团聘为总经理,年薪过百万。在亲朋好友眼里,他工作高薪、生活安逸。但在杨国会心底,一颗创业的心从来没有动摇过。
“尽管拥有高薪工作,但心里总感觉在外面没有归属感,就时刻想着回家乡为父老乡亲做点什么。”杨国会告诉笔者。近几年,家乡发展变化很快,加上政府对返乡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,让他吃下了回乡创业的 “定心丸”。
2015年,积累了一定的资源、资金和销售经验的杨国会毅然辞去工作,放弃了城市舒适的生活,回到家乡,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了泰安悦美客食品有限公司,经营范围包括速冻米面食品、速冻肉制品 (生制、熟制)、速冻果蔬制品、速冻其他类食品生产、销售及冷链配送。
创业期间,杨国会不辞辛苦,内抓食品质量,外攻市场,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亲力亲为,事无巨细。在他看来,食品行业是一个良心行业,食品代表人品。做食品要讲诚信、讲道德,食品是让人吃的,民以食为天,食品安全大如山,绝不能有半点马虎,更不能欺骗消费者,这也是一个企业做大、做强的立足点。
杨国会经常强调: “做产品就像做人一样,你真心实意待人,货真价实,诚信经营,就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,别人就愿意和你打交道。做生意不能只想着利益,人活一世,凡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,对得起国家和社会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,自然会善缘结善果。”
多年来,公司始终把产品安全、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,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,真正做到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,用品质定义好产品。他对车间主任讲: “咱们做的是民生工程、良心工程,生产过程中不能有一点差错,特别是选料、用料一定要货真价实,真材实料,这样心里才能踏实。”
车间主任闫金花跟着杨国会工作已经有5个年头了。她每天早上6点进车间,从配料、包装到产品销售跟踪检查肉制品,把好食品安全管理关。闫金花说,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非常严格,从加工到配送每个关口都有专人负责,做的每一个批次都必须检验合格后才可以出厂销售,检验不合格坚决不允许出厂。
在杨国会的带领下,公司先后获得“食安山东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”“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” “精准定点扶贫企业” “泰安市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5年间,凭着良好信誉和过硬产品,公司在宁阳周边乃至泰安地区已是声名鹊起,产品销售网络辐射西北五省、华北、华中等各大城市,年销售收入过亿元。
坚守初心,做乡亲增收致富领头人
当初回乡创业,杨国会没有选择地理位置优越、交通便捷的产业园区,而是选址距离县城30分钟车程的老家蒋集镇,他说这绝对是出于自己的一点小私心——让方圆数十里的乡亲们都能在家门口就业。
“目前,公司现有员工200多名,基本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,以40~50岁中年妇女为主,每人每月的工资都在2500元到3000元。”杨国会介绍,以前附近没有工厂,村里的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,老人妇女在家留守,如今,在家门口办厂,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,也让很多在外务工人员选择回家乡就业,让更多的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得到照顾。
在加工车间里,笔者看到,几十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赶制订单;检验区里,工人们在仔细查看成品是否符合标准……工人们按照各自分工不停地忙碌着,一派繁忙景象。工人周春玲说,她以前常年在外地打工,听说家乡开办食品厂后,便立刻回到家乡,成了公司的第一批员工,回乡工作不到一年,就已经成了车间小组组长。
“以前在外地打工时,每天生活就是车间和宿舍两点一线,平时想家想孩子了也只能偷偷抹眼泪。而现在,厂子开在家门口,从厂里骑电动车回家只需要10分钟,下了班就能直接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,农忙时还能耕种收获庄稼。我在这儿工作三年了,一年工资能拿到三万多元,挣钱顾家两不误,太知足了。”周春玲说。
据杨国会介绍,现在回乡就业的村民越来越多,周边村庄两夫妻一起在厂里上班的就有3家。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,今年初,公司又扩大了生产规模,投资1000余万元扩建厂房,购买新机器增加了3条生产线,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,优先吸纳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厂务工,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、共同致富。
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,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。如何更新农民思想观念,更快掌握一技之长,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兴职业工人转变,是当前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。杨国会说,对于农民来说,只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,掌握一技之长,成为新兴职业工人,才能真正实现好就业、就好业。
为此,杨国会与镇社区教育中心联系,达成了合作意向,借助资源和技术优势,每年为公司招募和培训专业技术学员,公司负责学员的就业安置和创业指导。2016年以来,已面向当地农民举办专题培训5批,培养农村技术骨干300人次,实现了从种田农民向新兴职业工人的转变。
刘加俊是西才村村民,之前在家务农,通过参加技术培训班,已能熟练进行食品生产岗位操作。 “做梦也没想到,守着一亩三分地当了一辈子农民,如今成了产业工人,白天进厂门,晚上进家门,月月领工资,现在大家干劲可足了。”刘加俊开心地说。如今的刘加俊不仅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的工资,家里也有了很大改变: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等家电全都焕然一新。
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,也带动了周边数百名村民就业,培育剩余劳动力成为岗位能手。说起杨国会,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赞: “是个了不起的小伙子,希望他越做越好、越做越大。”他们相信,有像杨国会这样的创业者回乡,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。
饮水思源做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
“建设家乡,回报社会;诚实创业,造福一方”。在杨国会看来,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把企业经营好,还应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。在助力脱贫攻坚、实现乡村振兴中,他不遗余力、尽己所能。
2015年建厂之初,雨季临近,企业驻地中河村水库急需维修。在前期投资巨大,企业负债较多的情况下,杨国会毅然拿出部分资金帮助村里维修水库大坝,为村里解决燃眉之急。
杨国会生活非常节俭,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,但他却始终关注着贫困学生的成长和弱势群体的生活。2016年由他发起的 “宁阳一中阿瑞基爱心助力活动”,先后完成5次共计6万余元的爱心资助,帮助20多名品学兼优、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;2018年,杨国会又向山东省教育基金会捐款,用于支持家乡教育事业。
为了让更多乡亲们享受企业发展红利,自2016年起,杨国会就开始为企业驻地中河村所有年满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发放慰问品;2017年,这项情暖民心的事业进一步壮大,又增加了西才村10多户贫困家庭为帮扶对象,杨国会采取多项扶贫帮困措施,帮助他们脱贫致富。 “这些年,杨国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,帮村里解决了很多困难,受他帮助的人很多,他却从来不求回报。”西才村村支书陈广亮感慨道。
今年端午节期间,杨国会像往常一样为中河村80岁以上老人、贫困家庭送去了粽子、水果等慰问品,82岁老人张永兰感激地拉着杨国会的手说: “活了这把年纪了,还有人惦记着俺,真是太感谢了。”
杨国会在公司成立之初,就秉承着善待员工的理念。他尊重公司员工的劳动成果和社会地位,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,提供免费午餐。为员工过生日,员工有子女升学、乔迁等事时发红包。农忙季节公司定期放假,确保有农作物种植的员工不耽误收种。为帮助家庭困难的企业职工,杨国会在公司内部成立 “悦美客爱心基金”,目前,已帮助12个家庭渡过了生活难关。
今年年初,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,企业有序复工复产,保障了市场需求。杨国会还为驻地联防联控值班人员捐赠盐酥鸡、唐扬串等价值万元的食品,并向家乡父老乡亲捐赠口罩、84消毒液等医疗防疫物资,尽己所能大力支持、积极参与,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杨国会的爱心感动着我们,也为他带来了很多荣誉,先后被评为 “捐资助学先进个人” 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外先进创业人物” “泰安市工友创业优秀个人”,收获 “振兴泰安劳动奖章”等荣誉称号。
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杨国会做这些事?
杨国会说: “时代给予民营企业更多机遇,国家给予民营企业许多好政策,企业家就应该回报国家、反哺社会,这不单是一种爱心、一种奉献,更是一种义务,一种责任。如今我取得了一点小成绩,就想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和回报社会。”